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民革市州委、省直基層組織新任委員培訓班在貴州省社會主義學院舉辦,來自全省各級組織的44名委員參加培訓。
五天以來,44名學員通過晨讀、專題講座、視頻教學、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既學習了多黨合作理論、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民革黨史黨章、京劇賞析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赴修文縣陽明文化園和黔西縣化屋村進行了實地考察,深刻感受到了陽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貴州省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效,以理論喚醒初心,以實踐筑牢使命,以交流增長智慧,培訓成效顯著,收獲頗豐。
動員講話 寄予厚望
開班儀式上,民革省委專職副主委、省政協副秘書長(兼)鄧文淼在動員講話中表示對學員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珍惜此次學習機會,嚴肅紀律,學有所獲。同時提出五點要求,一是要做政治堅定的明白人,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要做理論旗幟的堅守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三是要做立功建言的追夢人,立足本職建功立業,參政履職建言獻策;四是要做團結合作的帶頭人,善于與本單位中共黨員同志合作、與民革黨內同志合作、與所在支部班子成員合作;五是要做廉潔自律的清白人,當好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
名師授課 精彩絕倫
民革省委經過前期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了培訓內容,特別邀請了“名師大家”為學員們授課。他們才思敏捷、見解獨到、觀點深刻、發人深省,并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旁征博引的方式為學員們呈現了一堂堂精彩絕倫的“大師課”。
省政協原副主席孫國強思維敏捷、見解獨到,他主講的《貴州省情的大局與未來》,通過深入分析世情、國情、省情的新變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導學員們緊密聯系這些變化,有針對性的加強自身建設,搶抓機遇,找到助推貴州建設的新思路,學員們深受啟迪。
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民盟省委原主委、省文史館原館長顧久博聞強記、思想深邃,他以《我心中的民主黨派性質、往事與當下》為題,結合自身作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的親身經歷,條分縷析地將民主黨派的性質、歷史和當下娓娓道來,讓學員們重溫了民主黨派先輩們的光輝事跡,增強了作為民主黨派成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徐靜作《深入學習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講座,徐部長提綱挈領地解讀了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深刻內涵,其理論融會貫通,語言平實質樸,對學員們理解和把握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實質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民革黨史黨章是黨員們的“必修課”,鄧文淼以《多黨合作視野中的民革之路》為題,為學員們講述了一堂生動的民革黨史課。他從如何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中國民主黨派的產生、民革的歷史沿革、政治綱領以及組織制度等方面,講解了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特別是民革和衷共濟、風雨同舟的光輝歷程和優良傳統,其內容充實、脈絡清晰、深入淺出,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和指導性。
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劉開樹提綱挈領地解讀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讓學員們認識到各民主黨派作為統一戰線的重要成員,正確認識、理解和把握好《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是極為重要的,只有加強參政黨自身建設,才能真正發揮“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的“親密友黨”作用。
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組織人事干部學院教研部負責人、政治學博士敖海華講授了《深刻認識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他從“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全局中居于根本性地位、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性要求、黨的政治建設任務是解決黨的建設的根本性問題”三個方面,深入講解了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性、政治建設的地位、要素及核心實質,進一步加深了學員們對政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對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行力的理解。
省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王振以《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與實踐——從國家大是到雞毛蒜皮看協商民主》為題,講解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理論要義、重要功能和獨特優勢,其內容既包含了理論層面的總結概括,又呈現了精彩的案例分析,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對學員們全面了解和掌握當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省戲劇家協會主席馮冠博在作《京劇賞析淺談》專題講座時,將講解與示范相結合,深入淺出,富有實效性,其幽默風趣的講解,嫻熟細膩的表演動作博得了全場學員的陣陣掌聲,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中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體會到了京劇藝術時而纏綿委婉、時而氣勢磅礴的綜合之美。
現場教學 知行合一
現場教學課上,學員們來到修文縣陽明文化園,主廣場的中軸線上,15.08米高的王陽明銅像靜靜佇立,手中握筆,遠眺修文縣城。五百多年前,被貶謫的王陽明在修文龍場悟道,創立了“知行合一”學說和“心學”體系,并創辦“龍岡書院”,讓陽明心學在黔中大地傳播,后世稱之為“陽明文化”,影響深遠,已成為貴州省重要的文化名片。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員們邊走邊看邊聽,追尋著圣賢的足跡,追慕著“良知之光”,沿山間蜿蜒的石階而上,當年的草廬已然無存,但關于“道”的教化,卻薪火相傳,穿越時空而來,歷久彌新。
隨后,踏尋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學員們走進了黔西縣化屋村,一起來看看這里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荽迨且粋€擁有百年歷史的苗族村寨,原來由于交通不便,加上石漠化嚴重,貧困率居高不下。近年來在黨和國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化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之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由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環境美、產業強、群眾富的生態旅游村。站在烏江源碼頭,置身秀麗的烏江源風光之間,展現在學員們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生態美、百姓富”的幸福畫卷,大家深切體會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貴州農村尤其是少數民族邊遠地區發生的巨大變化,深感生逢盛世,更為自己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而感到幸福和滿足。
博學篤志 切問近思
落葉飄灑,時光荏苒。一周的學習時光,在繁忙與充實中轉瞬即逝,在省社會主義學院雖不耀眼炫目,但卻柔和溫馨的冬日暖陽里凝固成為永恒。培訓雖然結束,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精神將根植于每位學員心中,陪伴他們去攀登一座座人生的高峰。
民革省委秘書長李云霞在結業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此次培訓是在順利完成市州級組織和省直基層組織換屆工作后,舉辦的第一期新任委員培訓班,這對于加強新形勢下民主黨派干部隊伍建設,提升民革黨務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她希望,學員們要將此次培訓作為新的出發點,不斷提升政治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目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注重團結協作、發揮班子整體作用,把所學運用到帶班子、強隊伍中去,以擔當有為的姿態扛起責任,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帶好隊伍重團結,履職盡責干實事”,為貴州民革事業添磚加瓦。
學員代表豐邦穎作結業發言:“一周的學習,我們收獲滿滿,回到工作崗位后,將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各自的工作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為推動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此外,民革省委機關全體干部職工參加了11月29日敖海華博士講授的《深刻認識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和12月3日徐靜副部長作的《深入學習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講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