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在湄潭,沐浴先賢之光
作者:楊光煥 來源:貴州民革 日期:2021-06-30 閱讀:8185

浙江大學,一直是我心中的圣殿。特別是,這所“東方劍橋”不僅人才輩出,而且經歷了一段光輝而曲折的辦學歷程——浙大西遷,為中華復興的百年夢想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而在這歷練千難萬險、千錘百煉的“文軍長征”中,在貴州的湄潭辦學無疑是最值得記錄和追憶的一段歷史。西遷精神,從耳聞到了解,再從了解到領悟,是我成長中的重要一課,尤其是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觀的形成和升華,影響深遠!

2018年4月22日,我十分榮幸的以民革貴州民族大學大支部代表的身份,參加了“貴州民族大學黨委統戰部赴湄潭開展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紀念活動”,讓我有機會零距離的觸摸這段非凡辦學、眾志成城、教育救國的革命史、救國史、教育史和文化史。

走進浙江大學西遷陳列館,一幕幕歷史、一個個人物形象閃現眼前。他們心懷理想,在抗戰期間西遷湄潭,在炮火聲中,信念堅定、不畏犧牲,辦學長達七年之久,竺可楨、蘇步青、李政道等52位兩院院士在此辦教、求學、生活、奉獻,各界有識之士雖然信仰不同、政見各異,但為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用行動共同鑄造了“文軍長征”這一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思緒飛到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8月的“淞滬戰役”失利后,民國政府被迫西遷重慶,日寇的侵略戰火開始彌浸中華半壁河山,并呈現加速之勢。百般無奈,國立浙江大學師生在著名地理氣象學家、教育家竺可楨校長率領下,踏上漫漫西遷路程,最終在貴州的湄潭縣“落戶”,辦學長達7年之久。浙江大學在黔北人民的慷慨幫助下方得安身立命、弦歌不輟的辦學之所,繼續“教育救國、科學興邦”的理想。如果說,百年浙大在發展中吮吸了7年湄潭的“浮汁”,那湄潭人民卻享受了浙大一輩子的光輝。

在參觀中,有一個細節令筆者為之動容,那就是浙大西遷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保護《四庫全書》的轉移。通過深入了解方知曉,《四庫全書》共有7部,3部清末已毀,日本侵華又損失2部,竺可楨受校長受民國教育部的委托,將一部《四庫全書》140箱“西遷”,并必須保護好這一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在沒有交通工具、一路被侵襲,連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竺可楨校長帶領浙大師生硬是將《四庫全書》成功轉移至貴陽黔靈山公園北的地母洞存放,完成了又一歷史壯舉。

浙大西遷遵義湄潭辦學,在生活極其艱苦的歲月里,竺可楨校長倡導“求是精神”,匯聚和保護了一大批如蘇步青、王淦昌、貝時璋、胡剛復、蔡邦華、王國松、王琎等一代知識分子精英。他們胸懷家國,雖身居陋室、食難果腹、病疾侵擾,卻創造了累累教學科研成果。同時,還培養了如李政道、程開甲、葉篤正等新一批蜚聲中外的科學巨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科學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儲備了豐富的人力資源。

曾有一篇浙大學生原創的《西遷頌》,從詩文中可以回想當時辦學場景:“……敵擾桂南,天災人禍,立錐之地難尋。遵義春暖,湄潭水清,一川風月,七載光陰。云斂長空,蜂蝶競舞,絕無空襲警報之憂;水澄遠浦,魚蝦歡游,斷無敵船炮鳴之患,實乃治學勝地,黔北江南……”雖然時過境遷,但無數革命先賢的的精神光輝,永遠閃爍。

可以想象,但也無法想象。在民族危難之際,在生死存亡瞬間,我們的教育先賢,他們雖然手無寸鐵,卻用玩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在烽火連天、饑寒交迫的惡劣環境下,完成了“文化長征”的壯舉,世界震驚。1946年回到杭州時,浙大已有文、理、工、農、師、醫6個學院,25個學系,200余名教授、講師,2200名學生,規模比西遷前擴大了3倍多。通過這一段段歷史畫面、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贊歌,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論你在哪里,什么身份,面對外來侵略,我們要充分發揮智慧和力量,在抗敵的各個戰場,突破防線、爭取勝利。

這一段非凡的歷史,讓貴州和浙江結下了不解之緣。近幾年,貴州經濟社會文化均取得了長足發展,浙江對貴州的支持堪稱濃墨重彩、關愛有加。相關文獻顯示,目前揚名四海的“湄潭翠芽”與浙大在湄潭辦學有深厚的淵源。當時,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和中國茶葉公司紛紛在湄潭籌建實驗茶場,浙大這方面的專家積極參與其中,提供茶樹栽培、育種、制茶、防病、殺蟲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為貴州茶葉的提質增效、黔茶出山做出了里碑式的貢獻。

聽著講解員的講解,回顧這段滄桑歲月,感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通過幾個小時的參觀、學習、回顧,收獲良多——時間一下子飛到了2019年3月25日,“民革貴州省委會經濟界暨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培訓班”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開班,讓我終于有機會踏進了這所與湄潭、與貴州結下深厚友誼的浙江大學。在接下來的許多課堂上,各位授課老師得知我們來自貴州,他們表現出了格外的熱情和親切,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浙大能有今天,真心感謝貴州人民”。在這樣如詩如畫的校園里,我也是感悟頗深、思緒萬千,即興創作詩一首:

漫步華家池

煙柳池畔停小舟,

芳香曲徑映古樓。

詩書蕩漾三兩伴,

浙大雨潤新貴州。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我國實施“鄉村振興”的第一年,我們不僅要回顧國家發展的百年不平凡歷史、各民主黨派與共產黨榮辱與共的崢嶸歲月,更要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唯有團結一心、肩擔民族大義,方能讓中國這艘世紀巨輪,破浪前行、揚帆滄海!

亚洲美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