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需要。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黔西南州委會主委黃榜泉就此進行了專題調研。近年來,貴州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部署和要求,針對村莊量大面廣分布散、區域差異性大、貧困程度深等特點,堅持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載體, 自2013年實施“四在農家 美麗鄉村”六個小康(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行動計劃以來,全省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村基層基礎能力逐步提升。
但由于歷史、經濟、社會、自然等方面原因,貴州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還要較大差距。截至2017年12月,全省已建有農村生活垃圾設施的30戶以上自然村寨約27695個,占總數的26.19%;全省已建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30戶以上自然村寨約15567個,占總數的14.72%。
在調研中發現,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基礎設施薄弱,保潔機制缺失,村莊環境“臟亂差”現象仍然突出。長期以來,由于歷史、自然等原因,貴州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過多、基礎薄弱,特別是垃圾污水、衛生廁所等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治污保潔長效機制尚未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和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等經費得不到有效保障。受農村群眾文化素質偏低,村民文明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部分村莊仍然存在垃圾隨處丟棄、污水隨意排放、露天糞坑等現象。受制于財力薄弱等因素,部分地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還未起步。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民參與度不夠,缺乏內生動力。至2017年底,全省行政村約1.4萬個,30戶以上的自然村寨約10.57萬個,村莊點多面廣,受經濟發展和地形條件等影響,村莊發展極不均衡,各地對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的投入相差甚遠,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需求也不盡相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區域差異性明顯。部分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忽視村民參與和需求,造成了村民不積極、建設無人管、建后無人護的尷尬局面。
根據《貴州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所有行政村的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全省農村垃圾有效處理的行政村比例將達到90%;推進廁所革命,到2020年,力爭完成戶用衛生廁所改造建設172.76萬戶,全省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力爭實現行政村公共廁所全覆蓋;根據貴州省農村不同區位條件、地形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和生活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實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確?!敖ǔ梢粋€、運行一個、見效一個”。
“十三五”時期的最后兩年,是貧困地區決戰脫貧攻堅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經過近年來的實踐,由于西部貧困地區市場化程度不高,難以找到合適的市場資本投入,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難以通過PPP形式推進。
為此,黃榜泉建議中央加大對脫貧攻堅任務重、地方財力薄弱地區農村垃圾與污水處理的投入,以貧困人口、貧困程度為因素,支持西部地區推動農村生活垃圾設施建設和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具體可通過前期建設資本金、融資支持,以及建成后安排運營補貼等多種支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