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履職】黃東兵:為改善貴州農村基礎教育條件發聲
作者: 來源:貴州民革 日期:2019-03-08 閱讀:62723

一年來,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大代表黃東兵一直在為如何改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條件而奔忙著,這次參加全國兩會,他認真進行了走訪調研,為改善貴州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而發聲。距離全國兩會召開還有幾天時間,黃東兵去到了遵義市湄潭縣石蓮鎮,走訪了當地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對這里的辦學情況和教學質量進行調研。

湄潭縣石蓮鎮中心小學校長 李光平:平時我們在這個地方上課的時間還是很少的,因為這個地方,容納的學生場地上比較有限,還有專業老師比較缺少,所以落實下來的時候,使用率不是很高。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一直是黃東兵關注的問題。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向大會提交了“關于高校招生和增加貴州高校博士點、碩士點的建議”,建議提出后,得到了教育部的回訪和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黃東兵:貴州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水平的資源平臺較少,比如說博士點,我們貴州比較少,所以去年我就提出來要增加幫助貴州加強博士點的建設。國家教育部也專門給我回信,貴州財經大學也實現了零的突破,不僅是貴州財經大學這樣,近五年,整個貴州省也增加了50多個博士和碩士點。

今年,黃東兵又將目光聚焦到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上來,走訪調研中他發現,貴州部分鄉鎮的教育基礎較為薄弱,在教育投入、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水平的均衡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都存在欠缺。這些問題在一些偏遠鄉鎮尤為突出,位于遵義市湄潭縣的石蓮鎮就是如此。

湄潭縣石蓮鎮中心小學校長 李光平:我們這里最大的困難問題就是師資這塊比較缺乏,目前在崗在編的教師就只有17位,我們縣城里就有四位老師來支教,幼教專業的有5位。差人了以后,校長就調動了全鎮,人數湊齊了31位。

師資力量的不足,也加快了當地生源的流失。黃東兵發現,不少有條件的家庭都將孩子轉到了更好的學校,學生數量的減少,也直接導致了學校辦學經費的短缺,更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黃東兵:學校的教學經費按照現行的制度,是按照生均經費來撥款,學生流失以后撥款的總額大幅降低,這樣對于學校的發展和建設,都受到了嚴重的制約。

如何讓鄉村教師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讓教師來源得到多渠道擴充,學校的資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升,帶著這些問題,黃東兵又去到了石蓮鎮政府進行調研。

湄潭縣石蓮鎮中心學校校長 謝永亮:全國對我們農村教育和農村教師還是比較關注的。那么對于我們撥生均經費的時候,是不是也考慮到,針對農村和城鎮的能不能有點出入,比如說我們縣里的學校是800的標準,那鄉鎮學校由于地級條件各方面都不足,是不是能夠在基礎上每個學生增加300或者400。

中共石蓮鎮黨委書記 何國富:每年縣里招考教師的時候都要不同程度的走一批,現在政府要在如何讓邊遠鄉村的學校老師留得下來,要出臺一些政策來保障保證邊遠地區的老師留得住。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黃東兵:所以我把這個反映分成兩個部分, 一個是對全國人大,希望國家針對我們西部地區支持,一個是我們具體反映到貴州省人大。

辦學經費不足、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成為制約我省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如何改善西部地區的辦學條件,不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成長的“起點”,黃東兵希望,國家能在政策上傾斜,進一步健全涉及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標準的政策設計,加大財政投入比例,對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再謀劃。同時,補足鄉村教師隊伍的短板,讓農村的辦學條件得到有效的改善。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黃東兵:僅僅靠我們貴州省自身來解決,力量還是不夠,所以需要從國家財政給予更多的支持。貴州的教育如果說我們加大投入、堅持不懈,各方努力,貴州就會變成由很多人口的密集,變成人力資源的密集,為貴州的方方面面的發展提供不懈的動力和能力。

近年來,國家通過實施西部地區教育攻堅計劃、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等措施,為改善貴州城鄉辦學條件帶來了機遇,黃東兵也從中看到了希望。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會將自己的意見建議帶到今年的兩會現場,為改善家鄉基層教育條件而努力發聲。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黃東兵:調研應該說也發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如說教師隊伍的穩定,教育投入的保障,以及基層教師和基層學校校長的一些建議和呼聲,我會及時反映到我的建議議案中,及時地帶到全國人大反映出來。(來源:“知知貴陽”微信公眾號)


亚洲美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