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鄉村人才與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鄉村發展取得了突破性成績,鄉村高效、高質發展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物資基礎基本形成。但總體來說,鄉村產業發展不均衡依然嚴重,人才匱乏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發展產業“鏈式思維”。鄉村產業發展無序性嚴重,產業缺乏戰略性規劃、計劃;各實施主體嚴重依賴政府支持,市場化程度不高,產業發展的全產業鏈發展嚴重滯后,產業鏈各環節嚴重缺乏專技人才。
二是產業的低效益重復發展嚴重。缺乏產品發展計劃或規劃,各產業低水平重復發展,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能極度偏低,大部分產業財務凈現值都呈現負值,資金量呈現隱蔽性虧損,國有(集體)企業發展的關鍵資源在不斷被耗損,可持續發展現狀堪憂。
三是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程度低。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資金缺乏全盤籌劃,資金使用盲目性高,資金——資產雙向滾動模式變單向發展模式,資產變現能力弱、資產盤活效率低;同時由于缺乏財務統籌能力,國有(集體)企業負責人缺乏產品戰略思維,沒有科學的內部控制策略、產品定價策略、財務激勵策略、績效激勵策略和管理激勵策略,企業人員處于不負責、不干事或想干事卻干不成或想干事卻掣肘多等狀態,企業缺乏市場活力。
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目前,農村基層干部主要是村干部+駐村干部的搭配形式,這種人員結構搭配能夠確保干事創業的政治方向,為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但是,在推進鄉村建設全面升級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如缺乏市場化語境下的“技術”思維,缺乏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時的規劃意識、品牌意識、產權意識、產業鏈意識等。
建議:優選配比基層干部,提高干部“技術”(業務)素養。根據鄉鎮條件和村情,切實綜合選配基層干部,在確保政治干部的前提下,提高基層專業干部(技術、管理、經營、財務等)搭配比例;可通過一站式配比(如以平臺公司為核心)搭建統一的核心專業技術服務隊伍。
2、當前,鄉村農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仍偏低,小農意識、“單干”意識依然很重,農業生產的特定種養殖技術掌握不足,農產品要么有產量而無品牌,要么有品牌無產能,市場競爭力弱。
建議:持續重視農業從業人員種養殖技術培訓,改革優化當前農業技術培訓模式。實現培訓載體“實業化”,培訓課程“田間化”,培訓補貼“效益化”;同時建立后培訓指導組,強化鄉村建設實戰督導??梢钥s減培訓人數,提高培訓補貼費用,延長考核周期,但要避免多頭培訓、突擊培訓,避免出現把獲取培訓補貼當目標的“有償培訓”。
3、當前,基層資源集中但無序,合作機制不合理,對創業扶持力度不足,初始創業成本過高,人才吸引力不足;農村優勢資源流向外地老板、個體戶和個人企業,創業后續資源得不到有效回流。形成本土創業“等靠要”,引資創業“來復去”的被動尷尬局面。創業系統中關鍵的生產、管理、營銷等環節對政府支持的依賴程度高,一旦財政輸血結束,關聯的重要資源、人才將迅速“離場”,造成農村資源再次閑置,產業發展缺乏“內生”活力。
建議: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鄉村人才發展機制,形成發展吸引人才、人才引領發展的“雙循環”機制:建立農村綜合人才平臺(含特色專家庫、優勢特色農業從業人員庫、管理人才庫等);建立完善產業咨詢指導責任制度與補貼取酬制度;加強農業職業人才的定向培養、靈活培養;區縣財政支持的農業項目由“引資型”支持轉向“留產型”支持,財政支持避免“政績”思維,前期支持不加大,后續支持不減弱,重點在留住企業關鍵管理人才方面想新招出實招,通過留住人才留住相關產業,使鄉村產業“來復去”轉變為“來不去”。
供稿:民革安順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