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是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1947年11月,民聯、民促等國民黨民主派的領導人和一些愛國民主分子在香港召開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聯合代表會議,1948年1月1日,會議宣布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1949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二次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決定將民革、民聯、民促及其他國民黨愛國民主分子統一為一個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貴州省委員會是隸屬于民革中央的省級組織。民革貴州省分部籌備委員會于1951年10月籌建,當時貴州有民革黨員12人;1953年6月,分部籌委會成立了常務委員會;1955年5月20日至22日,民革貴州省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在貴陽召開,出席大會的民革黨員74人,會議選舉通過了李俠公、陳純齋等5人為貴州出席民革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1956年6月15日,“民革貴州省分部籌委會”更名為“民革貴州省籌備委員會”;1956年11月13日至18日,民革貴州省第二次全體黨員大會在貴州省人民委員會大禮堂召開,參會黨員135人(其時貴州黨員總數為152人),大會于11月18日選舉產生了民革貴州省第一屆委員會,標志著民革貴州省委正式成立。民革貴州省委自成立以來,歷屆主委分別為李俠公、王景淵、安迪偉、馬文駿、王世杰。
截至2022年5月,貴州全省共有民革黨員3666名。民革貴州省委在貴陽、遵義、安順、銅仁、黔南5個市州建立民革市(州)委員會;在畢節市、黔西南州建立工作委員會;在六盤水市和黔東南州建立直屬基層組織;共有民革省直基層組織36個,省直支部34個。民革貴州省委機關內設辦公室、調研處、組織聯絡處、宣傳處和社會服務處5個職能處(室),并設有經濟、“三農”、人口資源環境、教科文衛體、社會和法制、祖國統一聯誼、理論研究和學習、婦女和青年等8個專門委員會。
貴州民革組織自成立以來,在中共貴州省委和民革中央的領導下,在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的指導和幫助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團結帶領民革全省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民革中央以及中共貴州省委重要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中共貴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職能,為助推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